【史海钩沉】深沪解放前夕发行的深沪临时流通券(1)
时间:2023-12-01 10:32 浏览量:
     1949年夏季,解放大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江南北,国民党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各个地方的地下党组织都在采取积极的行动,以配合解放大军的到来。这年端午节刚过不久的一天,在共产党闽中游击队的组织发动下,深沪镇外出现了好几十个手持扁担、木棍的农友,他们隐蔽前进,从几条小路冲向位于东垵十联店此边头一间的镇公所,吓得那些平日作威作福的镇警抱头鼠窜。有两个跑不掉的,一个摔伤,一个摔死。霎时间,镇公所就被砸得稀巴烂。自此以后,镇长王承基和那些镇警们再也没有在深沪露面过,国民党在深沪镇的政权就这样垮台了,深沪镇出现几个月没有政府的局面。仿照附近各乡镇做法,由各界出面磋商,联合组织“深沪镇自治会”,并推举东垵实业家吴世斗为自治会主席。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金元券因滥印滥发,变成一叠叠花花绿绿的废纸,人们开始拒绝接受和使用金元券。可是,市场总得有货币使用,那么用什么作为当时的流通货币呢?那就是用美金。


    1952年7月至1955年9月深沪镇属晋江县第十九区所辖。县政府就设在青阳镇内。深沪是个渔港,耕地很少,渔业、航运及商业都比较发达,而且还是闽南著名的侨乡。深沪的华侨遍布吕宋、新加坡、实叻等南洋一带,相当多的家庭都有侨汇收入。解放前夕,无论是家费或赠给亲友的侨汇都用美元。亲友回国时,或托其带美元来交家中,也有冒险从邮政信件中偷偷夹带美元寄来。因为美元来源充足,币值坚挺,变化不大,使用美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然,市场上也在使用有保值性质的贵金属货币,如银元、银角子,但反要折成美元来计算,广大侨乡的市面,几乎成为美元的世界。同时也有用大米代替货币的。

    (来源:晋江史志2008.2)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