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陈年的“芝麻”——五十年代末养中生活杂记(2)
时间:2023-11-01 09:16 浏览量:
     

        到了1958年冬天,全国又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热潮,养中自然不能例外,全校师生都拉到灵源山。炼铁得有焦炭,可那时别说焦炭,连煤也没见过,就用古老的办法——伐薪烧炭。于是满山翠绿的灵源山立刻就遭受一场空前的浩劫,没几天工夫,满山遍野的相思树、马尾松就被我们这批无知无畏学生兵砍个精光,成了座片甲不留的“臭头山”。砍完树,将树干锯成一米多长的段木,就在山上挖炭窑。炭窑内部是个一米多高、一米多直径的圆洞,局口仅容一人猫着腰进出,人要弯腰屈背闷在洞里用短柄镐头一点一点地挖掘,半小时换一班。干一班出来,腰酸背痛,汗流浃背。挖好炭窑,将锯好木段整齐竖码在窑里,封上窑门,从旁边的火道口烧火,要连续烧48个小时,将窑里木头干熘成木炭。这48小时的火片刻也停不得,我们分成几班轮流连续烧火,大家就在山上用树枝搭个草棚,铺上干草,就是我们的窝了。晚上烧火肚子饿了,到附近地里刨几个地瓜往火里一扔,烧它半个钟头就熟了,那味道又香又甜真是好极了,可火气太大,第二天连嗓子也哑了。那时都穷,同学们都是“赤脚大仙”,仅有的一双鞋一年舍不得穿上几天。平时晚上须洗脚才上床睡觉,那时在山上干活实在太累,干完活连脚也顾不上洗,往草堆上被窝里一钻就睡着了,烧好木炭,垒好土高炉,可以炼铁了,没有鼓风机,就用最古老的风箱。炼一炉铁得十几个小时,这风箱自然又是要连拉十几个小时,还是轮班连着干,拉得胳膊似乎散了架,总算盼来了第一炉铁水出炉。经过千辛万苦,看到那红彤彤的铁水流出来,大家高兴得欢呼雀跃,可惜这些土生铁实际并没有什么用处。

    与此同时,人民公社化运动已风行全国。中国据说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家家户户的厨房都停了火,人人必须到公共食堂去吃不花钱的大锅饭,凭发放的饭票打饭。开头尚有些稍为像样的饭莱,很快就只有稀饭和地瓜供应了。到1959年,日子就更艰难了,稀饭变成米汤,豆渣、豆饼、米糠、地瓜叶都拿来充饥,许多人得了水肿病。那时候,最大的梦想是盼望一餐能吃上一斤米饭加上二斤红烧大肥肉。人越饥饿,越没油水,食量越大,可以轻易吞下现在5个人的饭菜。那时候劳动、糊口似乎才是正业,读书倒成了副业了,记忆中实在想不起读了多少书,只有没完没了的干活。

    (来源:晋江史志2008.2)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