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陈年的“芝麻”——五十年代末养中生活杂记(1)
时间:2023-10-07 09:34 浏览量:
     我们这一代是在红旗下长大的。新中国成立时,我进了小学,过了几年虽然家庭拮据,但依然是快乐的童年岁月。1956年秋,我在少年时代跨进了养中的校园。可惜从这时候起,左倾思潮席卷全国,运动年年有,我们也随之卷入了一个动荡年代。


    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开始红遍九州大地。新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勤工俭学,学校也要大办粮食,大炼钢铁,组织要军事化,行动要战斗化。学生全部要在学校住宿。养中当时的学生宿舍根本就不够住,只好住在教室里,晚上将课桌一拼,就摆成统铺。刚开始还挺新鲜,一大帮孩子叽叽喳喳在一起,好不热闹!可不久就遇到麻烦了,个个身上不知被什么叮出一串串小疱,又痒又难受,白天上课也是如此。后来仔细一查,原来是桌缝里藏了不少可恶的臭虫。后来不知哪位同学发现了治虫的妙方,它碰上煤油立刻毙命,于是给每条桌椅缝细细滴上一遍煤油,总算消灭了这些可恶的臭虫。天气渐渐凉了,裹个破被单半夜常常被冻醒。那时候大家都很穷,家里常常只有一二条棉被合着盖,不可能人人都自带棉被到学校,大家只好互助,几个人合盖一条棉被,拉来扯去,半夜常常难免被冻醒。

    人马组织好了,先向山海进军,开始围海造田,垦荒造地,大办农场——大办粮食。养中分别在中亭港滩涂和凤山垦建农场。

    围海造田得先挖海土筑海堤,然后挑砂运砂改变土壤结构,接着车水引水冲淡滩涂的盐性,或种上田青草降低盐碱度。如果直接种上地瓜,头几年收获的地瓜难免有些咸味。这几样活我们都干过,烈日下、寒冬里、风雨中,挖泥、筑坝、挑砂、挑肥、踩水车。在冰凉刺骨的海水里,在赤日炎炎的盛暑里,大汗淋漓,手掌脚掌磨出水泡,结出茧子。虽然也热火朝天,意气风发,但个中的辛劳自不待言。特别是十四五岁幼嫩的肩膀,要承受百十来斤的重担步行二三里地最感吃力,现在的孩子们空身步行二里路有的还吃不消呢。营养不良,加上过重的肩挑负荷,大概是我们那一代青年少有达到1.7米身高的缘故罢。

    (来源:晋江史志2008.2)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