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母鸭
时间:2020-12-12 10:55 浏览量:

      主产地及流传区域:磁灶

      制作原料和制作工艺:主要原料有小番鸭母、老姜、高丽菜、冰糖、黑麻油、枸杞酒、精盐、味精、中药材。

      1.选1斤左右重的小番鸭母洗净切大块,老姜切成长条;

      2.黑麻油以小火爆香姜条,呈金黄萎缩貌时,捞出备用;

      3.番鸭块入锅翻炒至鸭块里的油渗出,表面呈金黄色;

      4.将炒好的姜条、鸭块放入冷水锅内,倒入米酒,放入纱布包的中药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1小时(用筷子插,肉烂了即可);

      5.加入盐、冰糖、姜泥调味;

      6.放上少量的高丽菜略煮,起锅前淋少许枸杞酒即可食。

      【小吃小品】 

      少时读东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领略到那跃然于纸的盎然春意,也记下了春天的信使——粉嫩桃花与白羽水鸭。后来,春寒料峭时分,与人一道食鸭,偶会想起这首传唱千古的七绝名诗《题惠崇春江晚景》。

      晋江依山傍水,寻常农家,多养鸡鸭,随意放养于房前屋后,鸡鸭肉便常见于餐桌。逢年过节,杀只鸭子,或炖汤,或点卤,或葱爆,算是一道家常菜。

      沈海高速晋江出口有一家饭馆,南来北往的客,常于此驻足歇脚,为的是一样小吃。直吃得打饱嗝,还要打包带回。人说,这店生意好,无非地利之便。其实,不全是。那菜,说来平常,一只鸭子几片姜而已。即便如此,还是让熙熙攘攘的客,食而不忘,去而又返。

      这道菜,就是姜母鸭。所用食材,小番鸭母与姜母。其实,姜母鸭并非近年才有。早在3600多年前,商代名医吴仲就已研创。《中国药谱》与《汉方药典》两书,记载着姜母鸭曾是宫廷名菜,专供帝王品尝,传至民间还是后来的事。

      在饭馆昏暗而逼仄的厨房里,地上排放着好几只煤炉,炉上的釉面沙锅已经熏黑,锅盖的气孔正往外吹着热气,空气中似有焦烤味、药材味、肉香、酱香、辛辣,以及酒味,各种味道混杂一起,浓郁醇厚。

      原以为就两样食材,制作应不复杂,询问了年轻店家,方才从其片言只语里察及其中玄妙。选斤把重的闽南农家红脸小番鸭母,去毛洗净,取出五脏等鸭杂,刀切鸭身,块头宜大,而鸭头须顺长劈成两半。姜母切成长条,入锅用黑麻油以小火爆,待其呈金黄并渐萎缩,速捞出备用;用麻油烧热砂锅,将切好的鸭块入锅翻炒至水分将干,鸭肉里的油流出并呈金黄时,再放入白纱布包着的中药材续炒至药香溢出,起锅将炒好的姜条及鸭块入冷水砂锅,加米酒、精盐、味精、冰糖、姜片,放入两小包黑色中药,先烧开,再用慢火炖约个把钟头,直至竹筷可轻易插入鸭肉即熟。这其中,盐、冰糖用于调味;姜片用于弥补炒爆炖煮后姜味流失。起锅食用前,淋上少许枸杞酒或其他替代酒,这样汤汁更香,肉味更足。

      姜母鸭既可佐饭,亦可下酒,其肉鲜嫩易嚼而不塞牙,其姜可食且祛寒气,其汁可蘸而增食欲,味道鲜香,可谓甘辛具备,食之不腻。从中医学论,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及祛寒化痰之效。

      晋江乡间,多会做姜母鸭,地道不地道另当别论,但已是闽南乃至海峡彼岸的台湾的家常菜,倒是不争的事实。红白喜事、秋冬进补、年节聚餐,甚至家常用餐,多喜食之。

      春寒料峭,潮湿的闽南,雾岚弥漫,在一派春之意境里,邀三两好友,青梅煮加饭,啖食姜母鸭,让那香那味,入肚又入骨,祛寒而暖身,其乐融融,夫复何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