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6101-0320-2022-00175
- 备注/文号:晋政办〔2022〕24号
- 发布机构: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8-09
晋政办〔2022〕24号
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晋江市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现将《晋江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9日
(此件主动公开)
晋江市“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2022年8月
目 录
一、发展基础…………………………………………………………………6
(一)“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回顾……………………………6
1.主要成就……………………………………………………………..6
2.问题短板……………………………………………………………..9
(二)“十四五”发展形势要求………………………………………….9
二、总体要求………………………………………………………………...12
(一)指导思想………………………………………………………..12
(二)主要目标………………………………………………………...13
三、主要任务………………………………………………………………...15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5
1.推进德育体系一体化建设…………………………………………15
2.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16
3.提升教育协同育人水平……………………………………………17
(二)优化“一主两辅”教育资源布局………………………………...17
1.整合提升中心城区教育资源……………………………………….17
2.扩大晋西辅城核心区教育资源供给………………………………19
3.加强晋南辅城滨海教育功能配套…………………………………20
4.推进乡村教育振兴………………………………………………….20
(三)深入构建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服务体系……………………..20
1.持续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20
2.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21
3.着力扩容提质做优高中教育……………………………………....23
4.促进特殊教育拓面融合…………………………………………….24
(四)建设晋江县域职业教育高地…………………………………..25
1.构建职业教育新格局………………………………………………25
2.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25
3.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6
(五)积极推进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26
1.提升高等教育发展能级……………………………………………26
2.加快完善服务市民的终身学习体系………………………………28
(六)加快建设匹配晋江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28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正向激励……………………………………28
2.完善师资供给和人才引育机制……………………………………29
3.完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30
4.完善教师合理流动机制……………………………………………31
5.深化教师考核评价改革………………………………………….…31
(七)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32
1.加强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32
2.强化依法治教和依法行政…………………………………………32
3.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32
4.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33
(八)推进教育多元开放发展………………………………………..33
1.推动教育交流合作…………………………………………………33
2.建设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新机制……………………………………33
四、保障措施………………………………………………………………..34
(一)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34
1.完善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机制……………………………………34
2.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35
3.提升教育系统党建科学化水平……………………………………35
(二)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36
(三)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和评价改革…………………………...36
(四)推进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建设………………………………...37
(五)完善规划落实机制……………………………………………..37
1.强化组织实施……………………………………………………….38
2.强化监测评估……………………………………………………….38
3.营造良好氛围……………………………………………………….38
附件1.名词解释…………………………………………………………….39
附件2.“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指标说明………….41
附件3.晋江市“十四五”期间学校重点建设项目表(2021—2025)…………...45
根据《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泉州市“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和《晋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并与晋江市相关专项规划衔接,制定本规划,主要阐述建设晋江市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本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回顾
1.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晋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晋江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服务区域重大战略作出了重大贡献。
各类教育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98.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2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33.2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1%。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60%。教育事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稳步提升,部分指标居全省、泉州市前列。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优质资源有效扩充。新增教育用地约2553亩,累计投入28.8亿元,建成165个项目,新增5.37万个学位。全市现有各级示范园101所,省、市级示范园比例位居全省、泉州市前列。190所中小学通过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23所学校被确定为全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2所中学入选全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名单,3所中学入选福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学校。成立全省首个镇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市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泉州轻工职业学院获批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4所中职学校均为省级及以上改革发展示范校,2所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
教育公平惠及全民。坚持“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两为主”“零门槛”确定260多所定点学校,推行来晋务工人员子女积分优待入学政策,每年安排1000个公办学校积分优待学位,保障义务教育阶段92.1%的来晋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教育脱贫攻坚有效落实。
教育内涵日益凸显。在学校体育工作、校园足球、篮球、排球、冰雪体育等领域建成一批全国特色学校,2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2所、福建省文明校园10所,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所、示范学校1所;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
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引进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智能制造学院等高水平大学落户晋江。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建立健全“工学结合、分段进阶”“校行企政、四位一体”“现代学徒制”“跨专业实训”“12345深度合作”等多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科技创新平台等。建设12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和来晋务工人员等1.71万人。
教育改革显著提高。率先推行民办、集体办幼儿园等级评估管理,规范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标准。推进小片区管理、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等办学模式,引进清华附中、拔萃双语学校、泉州五中等高端教育资源。率先试点一级达标校初高中直升改革。实施高中拔尖学生培养工程,五项学科省级获奖人数453人。全面启动“5+2”模式课后服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全覆盖。
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实施“5121”教育人才引育计划,招聘公办教师1500多名,引育骨干以上人才240多名、优秀人才430多名。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千百十一”孵化计划,探索校长职级制,570人被确定为省、市级各类名师名校长或培养对象。实行城镇中高级教师职务评聘必须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制度。城镇教师到农村校支教、轮岗交流2700多人,教师交流率达33.09%。加强合同教师管理,实施分级考评,有效补充师资队伍缺口。
教育保障不断强化。每年全市教育事业投入占民生领域投入比重近一半,教育预算投入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加。在全省率先实施公办高中免学费。建设教育城域网和智慧云平台,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对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通过“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市”省级评估。以优秀等级通过省级“两项督导”评估,被确认为省“教育强市”。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高规格组建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学校领导班子配备方式,全面推行党组织与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党的建设民办学校、中小学校全覆盖。推动各级党委和教育部门党组织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增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力度和党组织功能。实施“一支部一特色”工程,强化党建品牌引领作用。
2.问题短板
对照区域新战略、人民新期待和发展新需求,晋江教育改革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资源供给相对不足;学前教育优质普惠资源供给力度不够,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体量与城镇化需求还有差距;义务教育中心城区学校容量不够,“择校热”“大班额”现象仍然突出;高中阶段教育容量缺口大,学位需求刚性增长与存量资源挖潜空间有限矛盾较为突出,优质多样特色教育体系有待完善,拔尖生培养有待提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够紧密,现代职教体系有待完善;引进高等教育资源支撑科技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与水平相对较弱;教师总量不足、缺口大,学科结构性缺员问题比较突出;教育投入总体不足,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要求教育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迈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对教育“好不好”的关注更加紧密,促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重要性更为凸显。晋江教育发展体量大、生数多,保障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师德优、数量足、专业强的教师队伍需求更为迫切。晋江必须加快建设全生命周期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特别是要结合晋江市“十四五”各学段公办学校师生数预测及年度实际生数,精准分析师生配比变化特点、在校生数与教师退休数“同时反向上升”趋势及结构性缺员问题,增强优质教育、优质师资供给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人口发展的变化趋势和区域分布态势,要求教育资源配置超前谋划主动适应。晋江人口规模总量达206.2万人,预计2025年,常住人口将达到211.08万人,户籍人口将达到129.06万人,对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提出新要求;“十四五”期间,各学龄段人口规模增减出现结构性变化:幼儿园在校生数略降;小学在校生数平稳增长、总体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初中、高中在校生数均呈逐年递增趋势;高中增幅高于初中,中职在校生数大幅攀升,涨势明显;特教学生平稳增长;学龄人口区域分布呈现较大差异,中心城区各学段人口规模持续增加。晋江教育需要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区域分布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优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
——强化市域主体功能区和城乡一体空间结构,要求优化教育布局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晋江继续坚持“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的总体功能定位,构建“全市一城、一主两辅、双湾双带”沿江向海城市发展格局,晋江主城(中心城区)学位需求缺口大,科创新区、高铁新区、晋东新区等教育配套需求紧迫,池店等人口密集区教育扩容压力大,晋江教育要紧跟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大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力度,形成与城市发展格局相匹配的教育空间布局。
——构筑植根型现代产业集群的紧迫态势,要求教育支撑产业发展能级显著增强。晋江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持续推进“先进制造业立市、高新产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兴市”,构建“4341”植根型现代产业集群,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对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高校支撑创新策源需求更为强烈。晋江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扩大高校科技创新供给,推动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新技术广泛应用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要求教育发展模式实现创新变革。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所未有地渗入和改变传统学习生活方式,晋江教育要主动捕捉和融入技术变革新机遇,加强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适应未来教育发展新趋势。
专栏1:晋江市“十四五”各学段在校生预测表(单位:人) |
|||||||
|
“十三五”末 实际在校生数 |
“十四五”预测在校生数 |
2025年比2020年增减(%) |
||||
学段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
幼儿园 |
81996 |
84949 |
84327 |
80371 |
75392 |
72375 |
-11.7% |
小学 |
189052 |
193289 |
196736 |
201739 |
200637 |
195584 |
3.5% |
初中 |
69950 |
74174 |
78228 |
80826 |
85767 |
90256 |
29.0% |
高中 |
29032 |
30795 |
32615 |
34771 |
37135 |
38377 |
32.2% |
中职 |
12730 |
14928 |
16072 |
16791 |
17507 |
18384 |
44.4% |
总数 |
382760 |
398135 |
407978 |
414498 |
416438 |
414976 |
8.4% |
注:以“七普”人口数为基础,综合考虑二孩、三孩政策,并结合近5年的人口出生率、随迁子女增长率等情况进行综合测算。
专栏2:晋江市“十四五”各学段公办学校师生数预测表(单位:人) |
|||||||||||||||
学段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
生数 |
应核定编制数 |
实有教职工数 |
生数 |
应核定编制数 |
当年拟退休数 |
生数 |
应核定编制数 |
当年拟退休数 |
生数 |
应核定编制数 |
当年拟退休数 |
生数 |
应核定编制数 |
当年拟退休数 |
|
总计 |
303733 |
21276 |
18634 |
311646 |
21915 |
131 |
321029 |
22610 |
172 |
325458 |
23060 |
160 |
326400 |
23363 |
200 |
高中 |
24198 |
2077 |
1941 |
24818 |
2127 |
16 |
26202 |
2237 |
25 |
27805 |
2366 |
23 |
29347 |
2489 |
36 |
中职 |
14928 |
1253 |
841 |
16072 |
1341 |
8 |
16791 |
1396 |
11 |
17507 |
1451 |
5 |
18384 |
1519 |
7 |
初中 |
65825 |
5117 |
4379 |
67113 |
5212 |
34 |
68081 |
5284 |
53 |
70064 |
5431 |
55 |
72038 |
5577 |
74 |
小学 |
185327 |
10282 |
10100 |
188976 |
10474 |
78 |
194079 |
10743 |
83 |
193137 |
10693 |
72 |
188284 |
10438 |
83 |
特教 |
472 |
189 |
137 |
508 |
201 |
0 |
519 |
205 |
1 |
526 |
207 |
1 |
543 |
213 |
2 |
幼儿园 |
27911 |
3611 |
2077 |
30231 |
3901 |
3 |
32148 |
4141 |
10 |
33926 |
4363 |
9 |
36188 |
4646 |
5 |
注:2022-2025年拟退休人数按当年(1-12月)达龄(按男60周岁、女55周岁)人数预测。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努力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晋江路径”上率先迈出更大步伐,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晋江行动”上率先实现更大突破,在服务全面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上率先展现更大担当,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晋江教育新篇章。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逐步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健全全生命周期教育体系,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教育总体水平、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居全省县域和泉州市前列,达到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初步建成与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化高质量教育。
——教育事业领先发展。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巩固在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达到90%以上,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达到55%以上。义务教育小学巩固率保持在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以上,普职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3%。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5年。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公平。适应社会群体多样化教育需求,实现人有所学、学有优教。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城乡、校际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实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全覆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机制更加健全。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来晋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适龄青少年能够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优质教育供给显著增加。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各级各类教育供给力、示范力、辐射力不断增强。20%以上的民办幼儿园达到县市级以上示范幼儿园标准。独立设置幼儿园达到85%以上,示范性优质幼儿园比例达到45%以上。优质义务教育与城市人口发展、学位需求相适应。打造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晋江县域职教高地。提升晋江高等教育发展能级,科创园、产教园等功能更加齐全、服务能力更加突显。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终身教育资源供给丰富。
——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多样。全面实现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化,建成一批省级义务教育课改示范校。实现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更加健全,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来晋合作办学,建成特色学院、分校或研究院。全面实施“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终身学习体系更加完善。
——教育治理体系规范高效。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与城市现代化进程良性互动,形成政府高效率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社会高频度参与的教育治理新体系。教育决策、管理、评价、监督的制度保障体系更加建全,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法规体系更加健全,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依法、足额、优先保障,各类生均经费指标随省定标准动态调整。教育用地、校园安全、教师编制、教师待遇得到优先保障。
——教育辐射影响力持续提高。教育的开放程度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教育在吸引和聚集晋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高端人才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建成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智能化教育服务体系,数字教育资源更加开放与共享。闽西南教育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优质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提升。深化晋台教育融合发展,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发挥更大作用。
专栏3: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 |
|||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教育普及 学前教育入园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98.95% 99.23% 133.24% 60.1% |
99%以上 99.8%以上 100%以上 63% |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
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职业教育本专科(含高专)在校生(万人) 现代学徒制培养比例(%)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 |
1.42 1.78 10% 79.23% |
1.84 2.5 15% 83% |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
普通教育 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 普通本科在校生(万人) 在学研究生(万人) |
2.9 0.06 0.05 |
3.84 0.25 0.15 |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
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比例(%)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普通话普及率(%) |
60% 12 89.32% |
63% 12.5 92.3% |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推进德育体系一体化建设
建设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交流平台,按编制要求逐步配齐配足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推动民办学校落实思政课教师生师比要求,建成一批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施中小学思政统编教材读本“铸魂工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大中小学使用,广泛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规范养成教育,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加强和规范校外教育和研学实践活动组织。持续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实。持续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室项目建设,发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咨询和指导作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保障机制,扶持建设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2.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加强体育工作。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课程化落实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要求,常态化开展普及性学生体育竞赛,切实保障在校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抽测,确保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达标。高水准筹办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深入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工作,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0个,全力配合做好国际大体联世界杯大学生足球联赛。抓好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工作,改善一批中小学校教室视觉环境。依托少体校为基础,推动体教融合。
加强美育工作。深入开展全国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工作,运行完善“晋江智慧美育平台”大数据平台,倒逼学校进一步改进美育教育教学,确保每位学生掌握一项艺术技能的要求严格落地,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常态化开展普及性艺术技能竞赛,培育一批学校美育特色项目、开发一批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培育美育优秀教学成果50个,建设名师工作室20个、高水平美育实践基地15个。深入推进高雅艺术和地方戏曲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非遗传习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强劳动教育。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和“每学年设立劳动周”要求,积极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等学校不同学段分别在劳动意识启蒙、劳动习惯养成、劳动技能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和创造性劳动实践的劳动教育体系。依托课堂主阵地在学科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举办“劳模进课堂”“工匠进校园”活动,开展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建立学生家庭劳动教育和社会教育落实机制,推进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推动晋江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拓展劳动教育内容,遴选一批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特色示范项目。
3.提升教育协同育人水平
完善家校协同育人体系,优化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发挥家庭第一课堂、家长第一任老师作用,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推动家校合作,规范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水平,深入开展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净化社会风气,创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拓展网络和新媒体家庭教育服务平台,打造家庭教育指导专兼职队伍、专家团队和家长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家庭教育”巡讲活动,建设一批家庭教育特色学校,遴选一批家庭教育典型案例。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少年宫、美丽乡村等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放,构建学校、家庭、村居(社区)、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优化“一主两辅”教育资源布局
1.整合提升中心城区教育资源
根据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常住人口规模及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按照“系统规划、区域统筹、有序增量、盘活存量、优质均衡”的原则,优化中心城区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高铁新区、科创新区、紫帽片区、池店南片区、城北组团、晋东新区等组团片区教育配套建设,整合撤并15—28所中小学,加快推进160个校舍项目建设,大力补齐学位资源缺口,促进教育为城市发展赋能。
实施新(片)区教育布局优化计划。加快推进科创新区、高铁新区、晋东新区、紫帽片区、梅岭中片区、池峰路南延片区等新(片)区教育布局规划方案研制和调整,推进新建、改进、扩建等建设,更好地满足新区建设发展对教育资源需求,服务城市发展。
科创新区:新建幼儿园3所,市直小学2所,扩建完中校1所。
高铁新区:新增幼儿园4所,市直小学3所,初中校1所。
晋东新区:建设幼儿园5所,市直小学2所,完中校1所。
紫帽片区:加快建设清华附中晋江学校,配齐配足学前教育,打造紫帽教育高地。
实施人口密集区域教育扩容计划。推进池店、陈埭等人口密集区、新建楼盘密集区和青阳、梅岭、西园、罗山等优质学校密集区学校设施项目建设,促进学校扩容增量提质。
池店区域:加快推进晋江一中池店校区、第三实验小学海丝校区、第七实验小学崇法校区扩建、池峰路南延片区改造项目配套小学等24个项目,到2025年新增幼儿园12所、小学4所、初中校1所。
陈埭区域:加快组织实施晋江一中(晋东校区)项目,改扩建民族中学、紫峰中学、西滨中学、高登中学,缓解初高中就学压力,到2025年新增幼儿园2所、小学2所、完中校1所。
青阳、梅岭、西园、罗山区域:加快推进实验中学、平山中学、第二实验小学、第四实验小学、第六实验小学育德校区、罗山中心小学、实验幼儿园万山园新建、扩建等41个项目,启动梅岭中片区配套学校建设,到2025年,实验中学完成扩建,新增幼儿园18所、小学7所、初中校1所。
实施城乡结合部教育增速发展计划。磁灶镇:推动磁灶中学、尚志中学扩容建设,磁灶实验小学陶英校区、磁灶云玺中心幼儿园、磁灶扬美中心幼儿园等新建项目,实施晋江五中改造复办完中校、晋兴职校整体搬迁办学。内坑镇:提速内坑实验小学、第二中心幼儿园新建项目,推进国才中心幼儿园、东峰小学、三民中心小学、内坑中学等改扩建项目。
实施薄弱校整合提升计划。罗山街道、磁灶镇、永和镇集中力量建设实验小学,推进整合撤并小规模和薄弱中小学,整合后的旧学校原则上优先用于改建为公办幼儿园或用于新学校的建设,其他闲置校舍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进行整合盘活利用。
2.扩大晋西辅城核心区教育资源供给
安海镇:推进安海实验幼儿园宝龙园区、梧山中心幼儿园、翰墨学苑配套幼儿园、可慕幼儿园等4个新建项目建设;实施养正中学新旧校区、安海职业中专学校、松熹中学、安海中学、慎中实验学校改扩建项目建设。
东石镇:新建东石镇曾厝、郭岑、梅塘、凯旋壹号等4所公办幼儿园和东石第二中心小学分校,改扩建金山小学、锦青中心小学、侨声中学,迁建东石第二中心小学,实施东石中学扩建升格完中校。
3.加强晋南辅城滨海教育功能配套
金井—英林功能组团:推进金井镇骏昇华庭配套幼儿园、英林镇龙西幼儿园、英林镇东埔幼儿园、英林迴澜幼儿园等4个幼儿园和英林中心小学新校区等新建项目建设,实施毓英中学、英林中学、南湾中学扩建项目建设。
龙湖—深沪功能组团。推进深沪镇第二中心幼儿园、深沪华海幼儿园、龙湖御龙湾配套幼儿园新建项目建设,筹建深沪实验小学,实施南侨中学、深沪中学、首峰中学3个扩建项目建设。
4.推进乡村教育振兴
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支持乡村学校挖掘利用乡土资源,培育创建一批乡村优质特色学校。
(三)深入构建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服务体系
1.持续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
推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全覆盖。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小普惠性民办园与公办园在办园条件、保教质量等方面差距。组织开展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级创建工作。
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完善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幼儿园教育配套的规划、审核、建设以及移交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加大指导与扶持力度,推动一批条件成熟的集体办幼儿园升格为公办幼儿园。规划期内全市预计新增公办幼儿园61所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生数逐年提升,至2025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达到55%以上。
加大普惠性民办园扶持力度。规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与管理,延续普惠性幼儿园生均经费扶持政策。组织核定集体办、民办幼儿园办园规模,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审批和年检等监管力度,逐步撤销条件薄弱的集体办、民办幼儿园。
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持续推进“总园+”办园模式改革,鼓励优质园通过联合办学、委托管理、名园办新园等方式加强辐射,支持指导创建各级优质示范园,加大对“省级保教改革建设幼儿园”培育力度,总结推广一批优秀保教改革成果。
2.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对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指标,逐步完善学校基本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套标准,缩小区域内校际差距,组织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推动提高学校管理标准化比率、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综合达标率不断提高。深入推进名校长办学,培育一批办学思想有特色、课程建设有支撑、管理行为有活力、教育质量有保障的名初中、名小学。实施强校工程,推动“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通过集团化办学、多形式对口帮扶、高校创办附属学校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充分发挥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的示范带头作用。组建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广以社保为主要依据的来晋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完善“积分入学”和“电脑派位”制度。持续开展大班额消除专项计划,推进标准班额建设。进一步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临界生的核查和劝返工作。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组织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学习,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大力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系统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推动跨学科学习等新要求落地。全面组织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创新质量监测办法,建立监测成果应用机制。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为依据,制定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细则,完善评价内容,改进评价方法,有效发挥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水平,推进智慧教育项目,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加快覆盖所有学科知识点的名师优课资源的推荐与建设。打造“5G+专递”课堂,实施镇域小学课堂教学提升工程,优化乡村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缩小城乡学校质量差距。继续实施初中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提升初中薄弱校办学水平,减少中考低分群体数量;强化初中学科协作组活动成效,发挥市级重点学科指导和引领作用。
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要求。精耕课堂,提高作业设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教学热情和学生学习热情,确保减负提质增效。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作日“2+N”课后服务模式,推动各校加快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需求。坚持“校内保障”与“校外治理”双向发力,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家庭教育指导,真正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格局,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实施教育教学行为规范行动计划,大力规范学校招生、编班、收费等行为,构建公平的办学起跑线,落实中小学生作业、手机、睡眠、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及《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闽教基〔2021〕50号)要求,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推进评价改革,让学生彻底回归课堂主阵地。将落实“双减”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作为督查督办、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将落实“五项管理”纳入镇街义务教育质量评价范围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重点内容。
3.着力扩容提质做优高中教育
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挖潜扩容。深入实施高中阶段学位扩容工程,针对性筛选普通高中改建、扩建、新建项目,优先保障教室、实验室、食堂、学生宿舍等基本办学设施建设。指导晋江学校、东石中学开办高中部。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支持民办高中扩大招生。主动应对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探索综合高中办学。优化中考组织中招录取方式,引导学生在普职之间理性选择,促进普职教育分类协调发展。
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优化高中生源质量,把小、初、高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做好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衔接教育。优化高中教学协作机制和特优生培养机制,淡化名师造势,强化集体攻坚,落实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组建高中1+N教学联盟,抓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学习领悟,持续改进高考复习备考策略,优化高考备考体系。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要求,夯实基础年级教学,高效推进学科教学协作、重点学科建设、拔尖学生培养工作,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情境体验和创新创造,着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优化办学评价,落实“看起点、比进步、论贡献”评价机制,鼓励“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分层次教学,帮助更多的学子得享更优质的高等教育,进一步提升晋江教育美誉度。
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实施普通高中品质提升计划,积极开展高中校达标升级,扶持季延中学创建省示范高中,支持陈埭民族中学、平山中学、内坑中学、磁灶中学、紫峰中学等5所学校创建省一级达标学校;推进晋江一中、养正中学省首批示范高中建设,推进晋江一中、季延中学、南侨中学省课改基地校建设,发挥好示范高中和课改基地校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晋江一中、陈埭民族中学创建泉州市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实验学校;培育一批省市普通高中特色示范项目,推进普通高中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引导高中校由分层教育向分类教育转变。探索“品牌教育+知名高中”联合育人模式,办好清华附中晋江学校、晋江拔萃双语学校。
4.促进特殊教育拓面融合
完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完善残疾学生“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机制,健全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普通特教辅读班为主体,以送教上门、远程教育和家庭、社区教育作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残疾人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为残障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体验和技能培训。积极推动“普特融合”,持续推进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推动各镇(街道)创建一批随班就读基地学校。针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合理布局合适的孤独症儿童教学点。继续发挥市特教资源中心的作用。
深化特殊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整合市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科研机构和各种课程资源平台力量,构建规范、有效、多元、共享的特殊教育课程资源。完善教育、卫生、残联、民政等多部门协调工作的特殊教育管理和研究联动机制,开展特殊教育综合研究,提供智能化的咨询和服务。加大投入支持指导市特殊教育学校深化省级特殊教育改革试点校和安海镇水头小学、内坑镇三民中心小学深化省级融合教育试点校培育工作。会同妇幼保健机构等医疗部门和相关大中小幼等学校开展自闭症儿童少年教育、康复方法研究实践。加强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及残疾学生辅助设备配备,实现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教学的有机整合。
(四)建设晋江县域职业教育高地
1.构建职业教育新格局
积极构建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结构合理、品牌鲜明、多元开放、均衡发展”的职业教育新格局,打造具有晋江特色、省内领先、国家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大做优职业教育布局资源,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扩容计划,力争完成晋兴职校搬迁扩容,积极推进安海职校开发区校区改建、晋江职校和华侨职校扩容项目,新建晋中职校。探索建立中职集团化办学模式,继续深化“3+2”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积极探索“3+2+2”中高本衔接;组建“1+1+X”办学联盟,持续拓宽升学“立交桥”。
2.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根据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精神,加快中职学校教学转型,优化就业、升学“双向服务”。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建立“专业(学科)协作组”,开展校际教师互动交流。推动专业群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带动校企产学研项目的立项及成果转化,促进学校与企业技术和管理的衔接。建立中职、高职、职业教育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协调机制,健全专业设置与调控机制。大力推进“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建立培养和就业一体化的预就业制度。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扶持计划,重点建设4所中等职业学校,1—2所高职院校,5—8个省级高水平中、高职专业(群)建设,1—2个省级一流职业本科专业,打造职业教育晋江品牌。实施晋江“工匠”计划,培育更多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
3.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积极参与泉州市首批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主动开展省级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促进产业和职业教育聚集融合、优势互补。根据晋江产业发展需求和战略布局,紧扣晋江“4341”产业体系,开设相关学科专业,发挥各职业学校优势专业,突出晋江特色,推动一批产教融合项目、产教协作联盟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现有专业(群)结构布局。支持职业院校以股份制、场地租赁等形式,通过“引企入校”等途径建立市级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以“厂中校”形式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依托产业或规模企业建立市级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员工培训基地和终身教育基地。探索建立规模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补偿机制。搭建以专业师资团队与企业技术骨干为基础的产学研平台,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实施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行动计划,支持推动晋江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培育建设3—5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1—2个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1—2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扶持一批优质企业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发挥职业院校专业资源优势,建立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开放职业体验项目,服务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
(五)积极推进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提升高等教育发展能级
适度做大高等教育体量。适度扩大全市高校普通本专科教育规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争取设置高水平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大力引进境内外研究型或应用型大学来晋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现代产业学院,积极探索以捐资、设立基金会等方式创建“精英型、有特色、小体量、大强度”的新型本科高校和特色学院。
提升高等学校办学层级。支持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完善“两院两园”布局,扩大办学容量。支持智能制造学院加快建设,构建多元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工程,支持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提升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推进泉州轻工职业学院适时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推动在晋高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着力加强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扎实开展专业认证。推动在晋高校培育建设一批一流应用型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夯实本科教育教学基础,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支持省内高校与高水平大学、龙头企业等联合布局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等协同育人平台。支持建设共享型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加大“4341”现代产业集群和“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急需人才培养力度;面向未来产业探路,前瞻性布局石墨烯、新能源、生命科学、人机交互等前沿领域人才储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供给;加强民生事业和“非遗”传承发展相关专业人才培养。
增强高校科技创新供给。以“一廊两区”为重点,完善高校科创布局,集聚院校创新资源,推动一批产教融合项目、科教融合项目落地建设,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综合性创新高地。支持智能制造学院、福大科教园等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服务产业等能力建设上示范带动,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健全“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技术服务。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技术转移机构,推动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
2.加快完善服务市民的终身学习体系
拓展终身学习教育途径。积极发展成人学历提升教育,开展民办学前教育学历水平“二元制”项目。探索建立“学分银行”,汇集全市教学资源库,统筹教育与人社部门培训功能,利用职业院校的师资和实训条件,建立若干个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引导职业学校和龙头企业联合建设一批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继续教育基地。实施“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质量提升行动”,培育建设2个市级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20门左右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
提升终身教育服务能力。完善以开放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为龙头的终身教育网络架构。完善市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及各级服务站、教学服务点设置。对照《福建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推动晋江电大更名转型。全面落实中职学校、各镇街中心校挂牌社区学校制度。大力推进老年教育,建成高水平示范性老年大学。组建镇(街道)服务站及村(社区)服务点兼职师资队伍,开展教学服务。持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9·28终身教育活动日”等活动,深入推进终身教育工作。
(六)加快建设匹配晋江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正向激励
强化思想引领,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习,实施“双培养工程”,持续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寻找最美幼教工作者”等活动。强化红线意识和考评监督,建立晋江市教育系统师德失范信息库,完善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和通报警示制度。正确区分教师正常履职与师德失范界线,维护教师正当权益。
落实尊师惠师举措,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开展奖教活动,加大教师正向激励。
2.完善师资供给和人才引育机制
实行城乡统一按省定编制标准配足中小学教职工,采取公办教师招聘为主、合同教师招聘为辅、多种手段补充的做法解决师资缺口。坚持做好“增量”,每年根据教育教学发展需要招聘公办教师。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在规范合同教师“入口”的前提下,每年划出一定比例名额,面向有一定年限教学经验的优秀编外合同教师公开招考,提升编外合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坚持做好“盘活”,着力破解编制总量控制和刚性需求的矛盾。探索建立学前教育教师人员总量控制备案管理模式,实施银龄返聘计划,鼓励优秀退休教师返聘。严格控制教职工外借,严查“吃空饷”行为。
做好“补优”,实施晋江市“百千”教育人才引育计划,完善常态化面向外县市调入优秀公办教师机制,进一步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加大优秀应届毕业生引进奖励,提升双一流A类高校、部属师范院校优秀应届生和研究生学历占比,完善中小学校优秀校长引进配套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校长来晋创业。实现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注重破解师资队伍结构不均衡问题,实现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0.9人以上。
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灵活性。支持高校多形式引进国内外优秀高层次人才,集聚若干个国内外一流、高水平“学科带+创新团队”,对符合条件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团队),给予政策支持,提升民办高校师资稳定性。拓宽职业院校师资来源渠道,面向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建立人才引聘绿色通道。建立“双师”素养导向的职业院校教师准入和培养机制,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通道。
3.完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
加大学校管理人才培养。实施晋江市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实施校级干部“领航计划”、校级后备干部“苗圃计划”,打造名师名校长集群。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培育一批职业教育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优化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加强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培养,提高后备干部的专业化水平。每年开展中层干部岗位与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培训,优化教育管理后备人才培养办法,实行后备教育管理人才跟岗学习制度,对后备管理人才发展进行跟踪考核,加大学校后备干部的教育教学实绩考核,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完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积极实施“1358”新教师培养计划,完善“新任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名班主任)—教育专家(名校长、名园长)”梯级培养机制。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实现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均达到1人以上。持续开展全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加强改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诊断、指导作用。继续实施初高中教师学科培训,实施任务驱动,以考代训、以考辅训,优化培训方式,以提高师德素养和学科素养。优化乡镇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建立镇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和指导体系,助力乡镇、乡村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启动教师培训课程本土资源库建设,强化校本研修指导、督促,提高教育科研与现实问题的粘性,深化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建设,着力教育难题破解,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区域教师培训培养新形态。
4.完善教师合理流动机制
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以县为主”的“县管校聘”管理体制,加强市域内中小学教师统筹管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推动市区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等方面向交流轮岗人员倾斜。优化职业教育校企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和企业“访问工程师”到职业院校进修制度。
5.深化教师考核评价改革
进一步探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用、考核、管理、退出新制度,深入实施教师职称全员竞聘。深化岗位设置改革,从制度上克服职业倦怠。探索优化优质高中职称管理,试点对省级示范高中建设学校下放中级及以下职称评聘权。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建立“教育家办学”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逐步提高合同教师工资待遇,完善合同教师资格准入、待遇提升、职称评定、晋升渠道、建档管理等方面管理机制,进一步保障合同教师队伍的稳定和质量。
(七)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1.加强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
优化升级晋江教育城域网,“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提质增效,强化晋江教科培服务平台,促进晋江智慧云数据资源整合汇聚,优化“四大模块”教育信息系统,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探索“市—校—家”一体化教育管理新生态,推动市校家三级互联慧通。加快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探索智能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全覆盖,探索建设一批未来学校。不断优化教育专网安全运维环境。
2.强化依法治教和依法行政
全面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清单式管理制度,大幅减少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切实减轻教师、学校负担。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集体审议决定、向社会公开发布等法定程序。规范重大教育决策程序,进一步健全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的机制。配齐配强教育执法力量,完善社会多元参与教育管理、决策、监测与评价的机制,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整体提升学校依法治理水平。
3.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
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推动民办学校健康有序发展。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积极推进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资源整合。通过“二元制”,推进民办学前教育师资学历提升,积极搭建公民办教育交流互动平台,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支持民办高中加快办学水平提升、争创省级达标高中。加强证照齐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加大无证无照或证照不齐全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查处,进一步强化民办学校规范办学行为。
4.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实行安全网格制度,全面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尽职免责”学校综治安全工作格局。严格落实每月学校安全巡查检查制度。深入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回头看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升级改造,达到全市领先水平。认真落实晋江市“八五”普法规划,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力度,推动防治校园欺凌和防不法侵害专项整治长效化,打造1至2所安全宣传示范学校。
(八)推进教育多元开放发展
1.推动教育交流合作
积极引进台湾优质教育资源。培育一批对台职业教育合作先行先试学校,继续开展好一年一次的晋台职业教育研讨活动。加强晋台青少年交流,做好在晋台胞子女就学工作。深化晋港澳教育交流合作。
实施国际友好学校结对计划,支持发展与境外学校的友好关系,缔结一批姊妹学校。推动晋江教育“走出去”,建设涉外服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人文交流基地。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机构来晋办学,吸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晋深造。
2.建设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新机制
深度对接泉州、厦门优质资源和服务闽西南教育协同发展,积极参与“山海协作计划”,落实深化对口帮扶长汀县、上杭县,实现组团式教育帮扶。全面融入和服务泉州“跨江发展、跨域融合”战略布局。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完善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机制
健全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确保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充分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党委和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着力形成新时代我市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稳慎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度,健全巡查检查、分析研判、汇报通报、考核问责等制度,加强课堂、讲座、论坛、媒体、网络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结合“扫黄打非”工作,开展校园及周边出版物整治工作。健全完善对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评机制,严肃追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责任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大力发现储备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岗位锻炼、轮岗交流,到艰苦地区和复杂岗位培养锻炼年轻干部,鼓励引导干部到基层教育一线建功立业。
2.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进教育系统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全市教育系统“线上线下”廉政教育平台为主阵地,实施立体化、同步化廉政教育。依托“纪检组—纪检委员—校务监督小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发挥“重要事项集体议事决策在线监控系统”远程监督作用;完善廉情信息库系统网络建设,完善学校财务管理、校园工程建设等相关制度并强化培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建立群众咨询接待制度、信访举报办理制度、办事公开制度。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3.提升教育系统党建科学化水平
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加大在年轻教师、优秀教师中发展党员力度,用好“JIN智先锋”党建大数据管理平台,深化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着重提升高校和民办学校党建质量,推动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夯实党建基础。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广泛开展“大党建”活动。持续做实“下沉一线,回归课堂”党建项目,发现总结推广优秀典型,建设工作机制,引领带动教育系统教育工作者工作作风、工作精力等“下沉一线,回归课堂”,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初心学堂”,加强青年师生理论学习,用好“片区党建指导组”和“初心讲师团”两支队伍,持续开展“一堂好课”活动,选树一批学校党建品牌。
(二)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
把教育投入作为支撑晋江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健全义务教育工资待遇落实保障长效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年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年均工资收入水平。依法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投入,科学核定基本办学成本,建立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完善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健全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和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坚持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进一步提高对教室、食堂、学生宿舍等急需项目的投入。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进一步完善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土地划拨等政策制度,依法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健全预算审核机制,加强事前科学预算、预算执行事中监控、预决算事后监督,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所有财政专项教育资金,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三)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和评价改革
优化督导机制建设,健全机构设置,配强工作力量,理顺管理体制,发挥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作用,形成统一协调、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职能,推动督导公开监督和督导结果应用。以“两项督导”统领督政工作,推进对镇督导,持续跟踪“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相关指标,提高优质均衡水平。做实学前教育办园行为督导,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成果应用制度。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
(四)推进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建设
加快推进市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建设,并通过“福建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评估验收,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研究诊断、指导培训、教学管理与服务的职能作用,打造成基础教育教科研指导中心、教师干部培训中心、教育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测中心、信息资源中心、网络教育中心,提高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创新教师培训内容、模式、手段,加快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统筹各种培训资源和研训活动,提高教师研训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创新教研工作方式,强化常态化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活动做真、做实、做活,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教学视导机制,建立教研帮扶机制,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深化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和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切实提高研训水平。调整优化教研机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采取公开招聘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专职教研员。建立健全教研员动态管理机制。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重点学科名师,加快学科带头人队伍和学科团队建设,优化教研员队伍,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五)完善规划落实机制
1.强化组织实施
各级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本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加强对教育重大工程项目的统筹管理和规划指导,全面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健全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确保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单位要结合本规划,科学规划本地区、本单位教育事业发展,将本规划总体部署落到实处。各级各类学校要健全完善工作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基层教育工作管理体制机制。
2.强化监测评估
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实施策略,更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将规划实施推进情况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做好规划和相关信息公开工作,让社会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3.营造良好氛围
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发布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及时公布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规划主要内容,积极宣传教育系统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以及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其他单位等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形成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附件1
名词解释
一、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即围绕1个目标(泉州高中教育质量在全省范围走前列),建立“5个机制”(资源联享机制、研训联动机制、项目联建机制、尖子联育机制、管理联通机制),开展“8个项目”(优化提升项目、质优生选拔项目、强师培训项目、强基校本课程研发项目、质优生集训项目、学术研讨项目、资源集聚项目、质量监测项目)。
三、“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即“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四、组建“1+1+X”办学联盟:即由1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1所高职院校、若干所中职学校组建的职业教育办学联盟。
五、“4341”产业新体系:即晋江市围绕四大优势主导产业、三大新兴产业、四大现代服务业、一批未来产业等构建“4341”现代产业体系。
六、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两院两园”布局:“两院”即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福州大学海洋学院;“两园”即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晋江分园、福州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园。
七、“一廊两区”:即世纪大道“双创”活力走廊和科创新区、金井产教融合区。
八、“双培养工程”:即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工程”。
九、“百千”教育人才引育计划:到2025年,引进和培养100名左右高级人才,1000名左右优秀人才,进一步提升教育人才整体素质和水平。
十、新教师“1358”培养计划:即按照“1年入门、3年合格、5年胜任、8年成才”的思路,完善新教师培养机制,梯度式培养教育人才。
十一、晋江市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选派优秀教师、后备干部、校级干部至清华附中等名校跟岗培训培养,培养150名左右的名教师名校长,其中名校长30名、名教师120名,在全市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十二、“四大模块”教育信息系统:即教育大数据、教育资源、视听会议、教育装备等四大模块教育信息系统。
十三、“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的的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的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的法制审核制度。
附件2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
主要目标指标说明
专栏3:“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 |
|||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教育普及 学前教育入园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98.95% 99.23% 133.24% 60.1% |
99%以上 99.8%以上 100%以上 63% |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
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职业教育本专科(含高专)在校生(万人) 现代学徒制培养比例(%)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 |
1.42 1.78 10% 79.23% |
1.84 3.2 15% 83% |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
普通教育 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 普通本科在校生(万人) 在学研究生(万人) |
2.9 0.06 0.05 |
3.84 0.15 0.15 |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
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比例(%)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普通话普及率(%) |
60 12 89.32 |
63 12.5 92.3 |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
一、关于在校生规模
(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综合考虑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政策、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增长率及晋江市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和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测算数据因素,2025年,预计晋江在学研究生0.15万人,普通本科在校生0.15万人,职业教育本专科在校生3.2万人。一、关于在校生规模
(二)高中阶段在校生总规模。综合考虑晋江教育事业统计和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测算数据,结合新修订《职业教育法》相关法律法规新规定、晋江目前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在校生占比以及技校在校生增长等因素,2025年,预计晋江普通高中在校生3.84万人,中职学校在校生1.84万人。
二、关于教育普及各项指标
(一)学前教育入园率
【指标解释】学前三年入园率是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数(不考虑年龄)占3—5岁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学前三年入园率=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总数/3—5岁年龄组人口数×100%。
【测算依据】2020年晋江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8.95%,超过了晋江“十三五”规划预设98%以上目标。未来五年,晋江学前教育将实施第四期三年行动计划,逐年新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继续推广农村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更多的边远地区适龄幼儿能够在家门口接受规范化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重点将从普及化发展转向巩固提升保教质量,“十四五”期间学前教育入园率将达99%以上的高位。
(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指标解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指初中毕业班学生数占该年级入小学一年级时学生数的百分比。
【测算依据】2020年,晋江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23%,由于学生市县流动的影响,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较难测算。未来几年,重点是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不断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大控制辍学力度,争取“十四五”期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9.8%以上。
(三)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指标解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是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占高中学龄(15—17岁)人口的比重。
【计算公式】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中阶段在校生数/高中学龄人口数×100%。
【测算依据】2020年晋江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133.24%、泉州市为108%、福建省为97.33%、全国为91.2%。根据适龄人口预测数据,按照目前晋江初中、小学在校生数预测,综合考虑升学率和流失率(含外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回原籍就读)等因素,2025年晋江高中阶段在校生将达5.68万人左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将稳定在100%以上。
(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指标解释】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在高等教育学龄(18—22岁)人口中的比重。
【计算公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研究生在校生数+军事院校本专科在校生数+成人业余本专科在校生数×0.3+成人函授本专科在校生数×0.1+网络本、专科在校生数×0.1+成人脱产本专科在校生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1.5)/18至22岁学龄人口数×100%。
【测算依据】2020年晋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0.1%,根据适龄人口预测数据,2025年晋江18—22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为5.68万人。按照2025年晋江预计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5万人计,晋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为61.6%,考虑到“十四五”期间,晋江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实施高等教育能级提升工程,建议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目标设定为63%。
三、关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主要指标
(一)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指标解释】指16周岁及以上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口的比重。
【计算公式】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新增劳动力中高等教育程度人口数/新增劳动力人口总数×100%。
【测算依据】根据晋江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和各学段教育入学率测算,2020年,晋江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中,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60%。考虑到2025年晋江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将增加至3.5万人,结合根据晋江各层次教育阶段入学率,2025年晋江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63%左右。
(二)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指标解释】指16—59岁劳动力人口人均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成人学历教育,不包括各种非学历培训)的年数。
【计算公式】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6—59岁劳动力人口每个人接受学历教育年限之和/16—59岁劳动力人口总数。(各级教育受教育年数分别为:小学文化程度6年、初中文化程度9年、高中文化程度12年、大专15年、本科16年、研究生19年)
【测算依据】采用趋势测算法进行测算。2020年晋江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十三五”期间,高职大扩招,加上全面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大幅提高。“十四五”综合考虑高职扩招、高中教育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因素,加上晋江流入人口受教育年限不可控等因素,预计增速放缓、年均增长0.1年,2025年泉州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5年。
抄送:泉州市教育局,晋江市人大办、政协办,教育系统各单位。
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9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