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以来,晋江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在省市场监管局、泉州市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讲政治、强监管、保安全、促发展,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推进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
晋江市荣获国务院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激励。蝉联中国县域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榜单第二名;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获加快预审数位居全国第3名;晋江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正式揭牌运营。创新学校食品安全和反餐饮浪费工作,获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观摩推广;落实特种设备“两个规定”经验做法获省市场监管局肯定推广。我局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之一,系泉州市唯一入选单位。
一、讲政治、勇担当,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一)持续抓好思想建设,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武装水平。一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开展集中理论轮训6场次,专题研讨4场次,党组成员及党支部书记讲党课24场次。围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策划项目、开展调研,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工作“争一夺冠”项目落地。把主题教育落到民生微末处,策划实施审批服务“全域通办”等4个民生微实事项目。调研报告《晋江市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提升发展研究》获评晋江市直单位二等奖。二是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20场次、专题研讨6次,并将学习对象扩大延伸至各市场监管所、机关科室、直属单位负责人。修订局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开展网络意识形态专题培训2场次、专题讲座1场次。
(二)持续抓好组织建设,不断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队伍建设蹄疾步稳。开发视频会议系统,以业务培训为重点,开展各类业务培训60余次,轮训干部1200余人次;组队(派员)参加福建省、泉州市市场监管系统电子数据取证技能竞赛,获得泉州市团体三等奖、个人奖4名;培育先进榜样,获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先进个人1人、泉州市营商环境工作先进个人1人。二是平时考核趟出新路。开展股级干部竞岗活动,提拔使用干部29人;优化队伍结构,开展一般干部交流轮岗102人次;健全完善平时考核,我局被确定为全省公务员绩效管理8个试点单位之一,系泉州市唯一入选单位。三是“两化”建设取得实效。推进罗山所完成基础设施改造,获评四星市场监管所和省级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所;以点带面,铺开基层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并推荐7个所为三星所创建对象,完成上报基建方案和建设预算。
(三)持续抓好纪律建设,持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一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落实“第一责任人”和“一岗双责”,定期听取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制定措施20条。大力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执纪。常态化开展廉政谈话提醒,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科所队负责人等进行集体谈话6场次,参与谈话对象400余人。组织参观家风家训馆和教育基地等廉政教育活动,巩固深化新风正气。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凡“三重一大”事项均提交党组会议研究审定,2023年共召开党组会26场次,研究有关事项216个次,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三是持续深化行风建设。出台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工作要点,成立加强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部署(推进)会5场次,聚焦“审批服务”“日常监管”“行政执法”领域,摸排行风问题2个,纠建并举,不断提效能、优作风。
二、强监管、促善治,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稳步向好
(一)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开展民生领域执法办案“铁拳”行动和多领域重点专项行动,2023年全局共查处案件4271件,有力维护市场秩序。一是强化市场秩序监管。扎实开展无证无照(案件95起)、反不正当竞争(案件11起)、价格违法(案件51起)、虚假违法广告(案件224起)、网络市场(案件196起)等治理工作,加大打击传销等监管力度;指导广大市场主体履行年报义务,全市企业年报率94.10%。二是推进专项行动。重点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治理、房地产广告市场整治,中小学配餐及食堂食品安全、网络餐饮、校外培训机构等“点题整治”,“蓝天”“溯源”等专项行动,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专项检查。三是推进“放心消费”。积极推广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累计发展承诺单位945家;提升ODR(在线纠纷解决机制)运行质效,全年适用ODR调解1382件。完善消费纠纷诉调对接,组建特邀调解员队伍和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办理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62件。全年受理各类投诉举报4.6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86.2万元。
(二)监管体系更加健全。一是强化法治监管。推行裁量基准,重点围绕食品安全和商标违法行为裁量标准进一步细化。建立行政执法日常监督监督机制,常态化开展案卷评查工作,通过案卷抽查、交叉评查,以查促改,将评查结果纳入考核,严格推进公正执法、规范执法,防止滥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二是强化信用监管。有效实施信用约束与联合惩戒,全年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市场主体71557家,严重违法失信名单1214家。组织开展跨部门“双随机一检查”联合抽查4场次,检查经营主体3254家次。三是强化智慧监管。持续推进“食安晋江”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实现AI智能抓拍后厨违规行为,通过平台发现线索、查处案例。全市纳入平台监管的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饮服务单位等750家,介入监控摄像头1830个。
三、促发展、优服务,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一)质量强市工作攀高峰。2023年5月,晋江市荣获国务院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激励。一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构建“1+1+N”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体系,推进“1+1”线上线下平台建设,赋能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和产业链质量升级。全年新增企业285家次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154项制修订。“晋江标准”数量位居全国县域前列,6家企业获评首批福建省标准创新型民营企业试点。二是推动品牌建设。开展2022年度晋江市质量与标准补助工作,为53家单位申请兑现政策奖励金793万元;组织召开质量奖申报动员会,引导4家企业申报第五届中国质量奖,2家企业申报第八届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华宇织造新获评泉州市政府质量奖,安踏入围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选名单。三是强化指导帮扶。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组织超200家企业参加标准化、首席质量官等公益培训班,新增首席质量官63人。开展“扶龙”行动,推出质量提升服务包8个46 项,收集梳理23家企业提出104条“点单”需求,及时响应企业需求。四是推进计量工作。开展加油(气)机、电子计价秤、眼镜配制场所等计量监督检查,立案查处26起。开展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服务,选取伞业、建材两个行业的10家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帮扶,组织质量体系专场培训。五是持续加强检验机构建设。全年对1356个标准进行查新4次,更新标准41个,建立标准物质管理档案563个。新增液相色谱仪、多管漩涡混合器等检验仪器20台(套),完成压力全自动检定系统、角膜曲率计检定装置建标工作。顺利通过省局“双随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检查。
(二)知识产权工作焕新颜。晋江市蝉联中国县域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榜单第二名。一是专利授权提速。运营快维中心,建立外观设计专利快速预审“绿色”通道,实现预审服务全流程在线办理,授权期限从3至6个月提速至10个工作日,实现最快2天授权。全年完成企业备案413家,受理外观设计专利预审案件2614件,获得国知局授权的外观设计专利2277件。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外观设计专利获加快预审数达2234件,位居全国各级各类快维中心第3位。二是运营服务提质。揭牌运营晋江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引进服务机构14家,服务企业2373家,实现经营额2017万元、专利交易额613.7万元,促进申报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6家,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成功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21家,辅导企业完成专利质押登记1650万元。三是完善平台提效。推进“知创晋江”“鞋服和食品行业专题数据库”“知识产权大数据云平台”等一批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建设,列入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5个,建设商标品牌指导站5个,指导经营主体提升商标运用能力、强化商标维权保护,打通商标品牌服务“最后一公里”。四是专利培育提档。推进11个专利导航项目和7个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全年新增立项专利导航项目3个、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1个、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71件。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33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6件、马德里国际商标409件、地理标志商标13件。五是知产保护提能。全年查处商标侵权案件234件、专利假冒案件22件、专利不规范标注案件62件,受理专利纠纷案件74件,依法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投诉举报515件。联合法院成立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工作室。全年共收到诉前调解案件769件,受理率达100%;成立行业知识产权发展保护联盟,联合多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工作的协作机制》,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合力。
(三)优化营商环境谱新篇。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十二条措施》,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一是审批更有速度。推行“全域通办”,全年通过跨区域办理行政审批业务的市场主体3091户。开展“政银+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点”试点工作;推行“一网通办”,扩大简易注销登记政策的适用范围,优化普通注销登记制度,开展歇业备案登记。全市经营主体达31万户,其中企业10万户、个体工商户21万户;2023年新增经营主体5.6万户。二是监管更有温度。出台优化企业信用修复十条措施,全年受理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13169条、行政处罚信息27条,实施容缺预审、简化申请材料467份,发放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146份,受益市场主体7800户。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梳理免罚清单169项,全年累计对376个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在进行责令改正后给予包容免罚的处理,减轻企业罚款负担287.21万,对479个违法行为实施轻违免罚。三是助企更有力度。指导成立晋江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协会,推出“5FU晋万企”项目,全年累计开展座谈会、培训“巡回问诊”等活动7场次。
四、保安全、防风险,稳固筑牢四大领域安全底线
(一)当好舌尖安全“护航员”。一是加强日常监管和监督抽检。全年查处食品安全案件1304起。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对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养老机构食堂开展隐患排查,完成三轮全覆盖排查1405家次。全年开展食品监督抽检9209批次,合格率97.43%;开展食品快检32万批次,合格率99.97%。推进“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全市进行上网注册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9054家,录入上传有效信息数3134.35万条。完成47场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实现“零事故、零投诉”。二是强化专项整治。深入开展网络餐饮、农村食品、校园食品、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生产“两超一非”等专项整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开展“点题整治”专项行动并推行“食品安全副校长制度”、“快速检测进校园专项”两项试点举措,19名食安副校长开展陪餐59场次,开展校园快速检测5734批次,立案查处校园食品安全案件144件,与去年相比增长311%;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立案查处83起,查扣问题食品约3.38吨,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1张,行业禁入4人;开展食品生产环节“两超一非”整治,推动全市847家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完成自查、承诺,立案调查13起。三是落实“两个责任”。各级2433名包保干部均按频次要求,完成全市41369家包保主体全覆盖督导,督导录入率、督导完成率、承诺书上传率均达100%。四是创新监管举措。在6个试点校区开展“桶餐”分餐方式改革,创新学校食品安全和反餐饮浪费工作,做法获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观摩推广。开展反餐饮浪费专项执法,依托局微信公众号发布反餐饮浪费典型案例10件。
(二)筑牢药械安全“防火墙”。一是开展专项整治。常态保持药械化安全专项整治高压严打态势,持续推进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全年检查涉药品经营使用单位854家次,责令改正78家次,药械化立案245起。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加强“两品一械”监督抽检,完成药品抽检295批次、医疗器械抽检4批次,合格率100%,化妆品抽检6批次。加大对网络销售企业现场检查力度,2023年查处网络医疗器械案5起,其中入选国家局典型案例1起。三是持续推进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监测工作。全年共上报ADR2025例、MDR581例、化妆品252例。四是强化药械化安全知识宣传。全年组织药械化培训2场,培训282人次;开展药品普法和科普活动15场次,回收过期失效药品200余盒。
(三)绷紧特种设备“安全弦”。全年共检查1948家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317份,立案查处58件。全市未发生统计范围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一是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整治“百日行动”等各类专项行动,扎实做好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创新监管模式。建立电梯信息化监管平台故障追踪系统,将全市131家维保公司、1268名维保人员、24787台在用电梯纳入监管平台,实现维保情况实时上传,加强在线监测和跟踪处理。三是开展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叉车专项整治工作,建立老旧电梯预警机制,加快推动使用满15年电梯安全评估,推动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并更新改造878台。持续推进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报送的未检验合格重要事项和未登记注册特种设备“清零”行动,全市新增登记特种设备3630台,拆除报废574台,督促1281台定期检验不合格特种设备整改后复检合格。四是压实主体责任。开展“扶龙行动+特种设备安全”入企帮扶活动,组织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专题培训6场次,针对性开展专项应急演练6场。全市12399家特种设备生产经营单位“三类人员”信息填报达100%,经验做法获省市场监管局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四)拧紧产品质量“安全阀”。一是强化质量隐患排查。出台《晋江市非法生产经营成品油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全覆盖排查经营范围涉“油”单位1157家,抽检128家140批次产品,合格率99.3%。开展成品油、电动自行车、消防产品、电线电缆、燃气灶具等重点产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检查相关企业706家,立案查处50起。二是强化特殊群体消费品质量安全保障。深入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守护夕阳”行动,检查相关企业200余家,立案查处17起。三是强化工许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全覆盖检查辖区工许获证企业172家,责令整改6家,立案查处食品相关产品案件12起、工许危化品案件1起。四是强化监督抽查。强化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组织对童鞋、雨伞、校服等产品开展本级监督抽查及风险监测360批次,不合格后处理率100%。
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持续优化市场环境,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党建引领队伍建设亮实招
(一)抓思想强队伍,提升发展引领力。一是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经常性思想教育,引导全体党员进一步坚定信仰、提振精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市场监管工作的强大动力。二是强化干部素质提升。推进无纸化会议系统建设,开展“五个一”活动队伍素质提升活动(一个题库、一场技能竞赛、一次定向越野、一批趣味活动、一场读书思想会);加强业务培训,打造知识产权快速维权队伍和法制审核员队伍;加强辅助人员教育管理,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是优化干部考核机制。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围绕“履职清单化”、“监督数字化”、“考核常态化”等要求,做好全省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二)抓文化塑形象,提升品牌创新力。一是打好“党建+”组合拳,围绕“党建+队建”“党建+团建”等主题,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按照“机关党支部+机关业务模块+挂钩所队+特色工作项目”思路,推动“一支部一特色”创建工作,形成一批具体市场监管特色的支部党建品牌。二是打好“党建项目”优势牌。策划实施年度党建重点项目,以“党建赋能 让知产变资产”为课题,围绕党建引领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提档升级展开。推进模范机关“一堂好课”品牌创建、食品产业链党建联盟等工作,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三是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丰富学习方式方法,把意识形态学习纳入干部培训计划,抓实讲座、论坛、微信公众号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发挥职工书屋、听书墙作用,推进书香单位建设。四是建强“三星所”支撑地。持续推进7个三星所创建,计划投入860万元,修缮整理办公场所,推进执法设施设备升级优化,确保申报工作有序,以点带面提升全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三)抓纪律提作风,提升组织凝聚力。一是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以长效整改为抓手,在全局上下大兴学习之风,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学出忠诚信仰、学出过硬本领、学出使命担当。二是打造行风特色名片。结合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把加强行风建设同重点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行风监督约束。设置每月一天“局长谈心日”,上下联动,解决企业群众反映问题、干部职工关心关注问题。
二、纵深穿透强监管,聚焦维护市场秩序有作为
(一)提效能,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一是维护市场统一开放。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和晋江市反不正当竞争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入推进“双打”工作,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二是维护市场稳定有序。强化价格监管,加强涉企收费,开展专项检查,重点监管和查处商业银行、电力、自来水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聚焦民生领域,开展“铁拳”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持续开展房地产广告违法行为的查处,规范房地产企业经营行为;加大无证无照、证照、合同、打击传销等监管力度。三是创新网络监管。组建泉州市市场监管局互联网商务监测晋江分中心,为企业在打假维权方面提供查询服务,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技术支撑体系,有效承担日常网络平台上违法违规行为的实时监测。四是优化消费环境。大力推进ODR企业发展培育,运用行政约谈、宣传培训等形式,提升ODR企业调解能力;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扩大消费维权影响力。
(二)增动能,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一是强化法治监管。引入公职律师协助指导,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引入法律顾问坐班,为重大决策、行政执法行为提供法律意见,为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提供法律服务;加大执法监督案卷抽查力度,规范行政执法。二是优化信用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建立双随机检查工作专班,探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等各类专项整治与双随机检查相结合;完善企业信用快速修复机制,持续推动信用修复十条措施落地,拓展线上信用修复渠道。三是创新智慧监管。持续推进“食安晋江”智慧监管平台的运行,优化六种违规行为的抓拍频率和误判率,强化智慧监管与执法监管衔接,注重数据分析报告的结果运用。聚焦电梯安全智慧监管,完善电梯信息化监管平台故障追踪系统,加强电梯维保质量、故障处置等情况在线监测和跟踪处理。
三、提标增效促发展,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拼实效
(一)贴近发展需求,进一步推进质量提升。一是深化质量“启航”。开展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推广宣传活动,探索设立“晋江市政府质量奖”;开展质量与标准建设项目政策奖励申报;指导多项标准化项目验收。实施“民营企业质量提升成长伙伴计划”,以“质量月”主题宣传为契机,广泛开展质量品牌宣传和群众性质量活动;组织企业参加“首席质量官”、卓越绩效、标准化建设等公益培训,不断增强企业质量品牌战略意识。二是细化质量“护航”。推动“1+1+N”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模式落地,完成“1+1”线上线下平台建设,不断深化“N”服务内涵;开展中小企业质量技术服务专项行动,深入各中小企业开展质量“巡回问诊”,提升产品合格率。开展鞋服行业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赋能行动。三是优化计量“助航”。扎实做好能源计量审查工作,引导企业探索更加绿色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服务,围绕企业质量管理、产品服务质量和质量认证等进行指导、帮扶和宣贯,提升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四是强化阵地“领航”。发挥“质计所”政府实验室的功能定位,新增仪器设备,推进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鞋带防松脱等新检测项目开发;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报告证书质量。
(二)贴近创新引领,进一步强化知产赋能。一是强阵地。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建设。开展晋江市首届专利技术转化对接会,围绕企业发展的难题需求,瞄准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促进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加速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引进国内外优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集聚区,实施产业专利导航,促进专利“一对多”快速许可,拓宽创新主体融资渠道,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库,提升知识产权交易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强升级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健全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一站式服务,力争在外观设计专利预审数量与质量、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诉调对接等方面水平居全国前列。加强商标指导站建设。强化商标品牌注册指导,协助企业组织打假、维权和处置知识产权纷争,提供维权保护,助力区域品牌建设。二是建队伍。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建设,开展大学生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发明项目,从学生创新灵感中挑选可专利化的创新点予以创造、转化,实现当年授权,提高创造、转化效率,全年拟实现30-100枚发明专利授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件以上。建立知识产权专家库,提供个性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公共服务,尝试扩大服务至全省各地。三是促保护。推进晋江国际鞋纺城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建设,培育引领示范、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化市场。发挥行业性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作用,落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三)贴近市场主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提升便利度。优化注册审批流程,探索特种设备首次使用登记“验登合办”、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与营业执照全生命周期合办、食品生产许可“证前指导”等工作新模式;持续深化“全域通办”,推进登记便利化,简化“个转企”程序。推广“政银+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工作模式,实现2024年全市铺开。二是深化包容审慎。坚持寓服务于监管之中,完善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清单,以包容审慎监管和刚柔并济执法引导市场主体良性发展。三是推进药品发展服务中心建设,发挥服务前哨作用,助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四是充分发挥个私协作用,持续推进“5FU晋万企”项目,开展联系点授牌仪式,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
四、厉兵秣马保安全,聚焦“最具安全感城市”显担当
(一)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一是强化日常监管。开展学校食堂、供校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生产环节“两超一非”、食品加工小作坊等专项整治,用好用足“食安晋江”智慧监管平台、第三方隐患排查等手段,强化监管执法力度。二是推进泉州食安创城。开展“一镇一街一项目”创建及评选活动,由各镇街围绕食安创城主题设立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食安创城推进项目,并创建一条食品安全示范街。三是落实“两个责任”。持续推进“两个责任”全覆盖督导。召开“两个责任”沟通联席会,澄清“混沌”工作,确保包保工作稳步推进。四是强化监督抽检。全年计划开展食品生产、经营、餐饮环节监督抽检9600批次;开展“一月一主题”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活动,推进快检车“六进”检测和宣传活动。五是强化溯本追源。加大食品可追溯制度建设,开展专项整治,督促企业把好原料关、销售关,形成“未依法完善追溯制度建设必处罚”高压态势。
(二)强化药品安全监管。一是深化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做好行政执法监管、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升“药品安全满意度”。二是加强督促药械化不良反应上报工作。组织对辖区医疗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开展督查,做好药械化监测工作。三是持续开展“药械化”专项整治工作。依法从严打击制售假药劣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违法行为,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大案要案,积极联合公安部门打击涉药违法犯罪案件,力争案件入选国家局、省局典型案例。
(三)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是推进电梯安全筑底。推动老旧电梯安全评估;聚焦经营性自建房、别墅、餐饮单位,集中整治非法电梯使用;推动电梯“一梯一码”,优化电梯质量安全追溯;全面推进检验检测分离,出台电梯检测环节监管方案,促进电梯自行检测市场规范发展。二是坚决守牢安全主线。完善监检衔接机制,加强与技术支持特检院深度合作;开展辖区特种设备“大起底”排查,突出对重点时段、重点设备、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三是持续提升监管效能。制定每周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日,由科室骨干联合特检院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辖区所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实施标准化监管模式,推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件事”“一张表”“一企一档”,进一步规范监管行为。四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排查、整治、消除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
(四)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聚焦燃气具、成品油、电动自行车、儿童和学生用品等重点工业产品,推进全市“三类产品”生产、销售单位设立质量安全总监、质量安全员,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并将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信息及时录入省局信息化平台,助力企业提升质量安全管控能力。二是开展监督抽检工作。开展鞋类、食品包材、成品油、鞋用胶水等产品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工作,进行分析研判,做好不合格后处理工作。2024年度计划完成工业产品检验检定2500批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