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爬坡过坎 行稳致远
来源:公开网统计公报 时间:2014-05-23 00:00 浏览量:

    工业:爬坡过坎  行稳致远

     

    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增速有所回调,当季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0.8个百分点。

    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工业生产增速的回调,如何有效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在稳增长中有效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一个值得关注和需要认真梳理的问题。

    三大因素影响当前工业增速

    纵观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尽管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冷静观察后不难发现,这其中既有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困难复杂、国内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是宏观调控淡化速度,不出台大的刺激措施,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主动调控的结果。

    具体分析来看,有三大因素导致了工业生产增速下行。

    一是阶段性因素。中国经济目前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其中,“经济增速换挡期”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由原来的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开始向6%-8%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这将不可避免地对工业经济增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是有效需求减弱的因素。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表现略为疲软。从外贸看,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3.7%。其中,出口下降6.1%;进口下降1.2%;贸易顺差收窄60.9%。从投资看,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7.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从消费看,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相比去年同期也有所减缓。

    三是主动调控的因素。一个时期以来,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我国主动加大结构调整、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部分经济数据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的结果,符合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以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企业为例,随着“雾霾”等环境问题的显现,当前国家对这类产业的约束和限制也日益增强,进而对相关行业的工业产值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放缓的是速度,改善的是质量

    亮点之一,工业生产总体上仍然运行在一个比较合理平稳的区间之内。面对前文所提到的诸多影响工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仍然交出了8.7%的成绩单,继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平台上,实属来之不易、难能可贵。

    亮点之二,工业运行数据背后所蕴藏的一些积极迹象亦可圈可点。

    从主要行业的增加值看,3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4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并且不同行业之间的增速呈现分化趋势,意味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显现。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高耗能行业的增速继续延续回落的状态,而部分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则继续“高歌猛进”。3月份通用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增速分别为10.7%15.3%。这表明,新兴行业发展在提速,转型升级在稳步推进。

    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工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前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比较强劲。

    亮点之三,工业企业发展的先行指标正在呈现积极的变化。一方面,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是自去年11月份后首次回升,预示我国制造业总体平稳向好;另一方面,一季度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28.0,比去年四季度高3.7点,反映工业企业未来景气预判向好,企业家信心有所增强。

    苦练内功,着眼长远

    无论是“三期叠加”的特定历史阶段,还是当前工业生产面临的需求不振、部分行业自身产能过剩、资源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都在预示着今后一段时间工业发展仍将面临巨大挑战。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增强信心和着眼长远的重要性。与其把希望寄托在短期的“强刺激”之上,不如继续把目光聚焦于如何增强内生动力和活力,积极把握有利条件和新的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事实上,当前工业经济并不缺少“机遇”。中央近期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既利当前又着眼长远的政策措施,例如,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范围、大力发展养老和健康服务业,重点加强节能环保等,都将为工业企业长远发展带来强力拉动。

    当然,政策的拉力和改革的红利发挥都需要一定时间,企业必须苦练内功,进一步加快去除过剩产能的步伐,依靠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来“爬坡过坎”。

     

    (摘自《中国信息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